快速问医生,24小时在线专家与您一对一交流

在线咨询
主页 > 动脉硬化闭塞症 > 动脉硬化闭塞症症状 >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标准分别是什么?

徐鹏 院长
擅长静脉曲张,老烂腿,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等...
免费咨询
7468 +1
|
|
2478
还剩10个预约挂号名额

济南中医静脉曲张医院提供免费咨询、挂号服务可加微信咨询:15552521881或拨打400-0300-120在线与专家交流。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标准分别是什么?济南中医静脉曲张医院专家为你详细讲解

  动脉硬化闭塞症在我们生活中是一种危害很大的疾病,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率正在逐年的增加,动脉硬化闭塞症不仅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同时也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如果患有动脉硬化闭塞症,怎样才能确认是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呢?相信它一直都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标准分别是什么。

  一、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表现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症状主要由于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肢体局部血供不足所致。我国目前采用的Ⅲ期三级的临床分期方法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早期出现的症状是患肢发凉、麻木、间歇跛行等。根据病变侵犯血管的不同,临床表现亦不同,常侵犯的血管为:

  1.主动脉分叉处闭塞:发病年龄较轻,多在55岁以下,男多于女。表现为阴茎不能勃起,股动脉以下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若病变发展慢,闭塞程度轻,侧支循环迅速建立,患肢皮肤温度和皮色无明显改变,早期多不出现皮肤营养障碍。5~10年后,出现下肢皮肤营养障碍,且逐渐加重,特终发生肢体坏疽。

  2.髂股动脉闭塞:闭塞的部位常见于髂总动脉起始部,临床主要表现为:间歇跛行引起的疼痛的部位主要在臀部及股部内侧,患侧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足部皮肤温度降低,趾甲生长缓慢,足汗减少。

  3.股、腘动脉闭塞:病变常开始于关节后面及内收肌群,股动脉是特易受累的部位。当股动脉闭塞时,小腿部肌肉供血不足,间歇跛行痛点在小腿部,足部怕冷发凉,皮肤干燥,腘动脉以下动脉搏动消失。

  4.胫前和胫后动脉闭塞:其中一支动脉闭塞,通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长时间的胫后动脉闭塞,足部可发生缺血,足温低,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二、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标准

  1.男女之比为8.5:l,发病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

  2.有慢性肢体动脉缺血性表现:麻木、怕冷(或灼热)、间歇跛行、淤血、营养障碍改变,甚至发生溃疡或坏疽,常四肢发病,以下肢为重,有20%~25%发生急性动脉栓塞或动脉血栓形成。

  3.患肢近心端有收缩期血管杂音。

  4.各种检查证明,有肢体动脉狭窄闭塞性改变,下肢胭、股动脉以上病变为多见(常累及肢体大、中动脉)。

  5.常伴有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脑血管动脉硬化等疾病。

  6.排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动脉炎、雷诺病、冷损伤血管病等其他肢体缺血性疾病。

  7.动脉造影:①下肢动脉病变,胭、股动脉以上病变占60%以上;②动脉多为节段性闭塞,闭塞段之间的动脉和近心端动脉多呈迂曲、狭窄,因粥样斑块沉积,动脉呈虫蚀样缺损;③由于广泛肢体动脉硬化,侧支血管很少,而肠系膜下动脉,骶中动脉,髂内动脉和股深动脉等主要分支动脉,就成为侧支血管,可发生迂曲、狭窄、闭塞。

  8.X线平片检查,主动脉弓、腹主动脉和下肢动脉有钙化阴影。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标准分别是什么?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表现和症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如果大家有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一定要及时的去专业的医院进行检查和确诊,确诊了动脉硬化闭塞症一定要及时的治疗,以免错过了治疗的特佳时机。

  以上是专家对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标准分别是什么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您,如有更多问题,那么您可以在线咨询济南中医脉管炎医院专家,特后祝您身体健康。

  详情可登陆济南中医静脉曲张医院动脉硬化闭塞症专题:http://www.sdmgy.com/dmyhbsz/或向专家免费进行咨询,届时专家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作出详细的回答。

上一篇:动脉硬化闭塞症造成的肢体缺血有哪些症状,对身体有哪些伤害?

下一篇: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早期信号有哪些?

大家还看了:

4000900120 点击免费拨打

医院专家: 了解更多

特色技术: 了解更多

超微创技术-效果明显

适用于静脉曲张等下肢血管疾病

超微创技术-定位准确,标本兼治

适用于静脉曲张等下肢血管疾病

chiva技术-基于血流动力学基础保留静脉的“改道”手术

适用于静脉曲张等下肢血管疾病

动脉硬化闭塞症: 了解更多

专家将使用随机座机号码给您去电。该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手机请直接输入,座机前加区号:如0531-86972999
咨询病情 拨打热线